close

最大的寧靜_立體書封300dpi.jpg

(圖片轉自網路https://news.readmoo.com/2014/12/13/reading-thequitedesert/)

中國境內哈薩克牧民冬季游牧生活的最後紀實

 

沒有手機訊號、沒有電、沒有水源,

冬牧場裡有的是白雪漫漫,和零下二十至四十度的嚴寒。

生命在至大的寧靜、至寒的孤寂間頑強挺立,

人們從一塊饢餅、一碗熱茶的簡單裡覓得富足。

這裡是牧民們千百年來的家,

在他們最艱辛的生活模式中,流傳著最深刻的生存驕傲。

 

「在這樣的荒野、這樣的冬天裡求生存,不能忍受痛苦是要遭鄙夷的。

從此之後,我在面對艱難的生活或不測的命運時,得以更加從容。」(作者李娟)

 

在人煙罕至、金錢形同廢紙的大漠盡頭,生命遠比我們所看到、所瞭解的更結實,更頑強──

「去冬牧場的路途很遠,要趕著牛羊馬匹,要帶很多東西。但帶的再多,到了冬牧場,還是會覺得太少。因為在那茫茫草原中,只有你一戶人家,只有你帶來的這一點東西……」

沒有自來水,沒有網路,沒有店家、醫生……自漢代以來逾千年的冬日,哈薩克牧民寂靜地生活在這片橫亙萬畝的大漠上,所有事都得靠自己解決。這是從新疆市區出發需要騎馬三天才能抵達的遊牧民族冬季牧場:大地全是乾涸的枯草,人們一天只有一頓正餐;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溫,沒有一棵大樹阻擋風雪,僅靠著羊糞堆起的厚牆取暖;牧場深居內陸沒有水,得走路數公里揹雪回家,洗澡只有一小勺水。但這樣的生活並不寂寥:牛羊生病了,便把牠們召進沙窩子共寢共食;大漠上的一枯草一矮木,都是過冬的重要物資;客人自由地走進屋子,主人立刻備好滿桌美食款待;買賣物什,只憑一張寫著名字和金額的小紙條──這裡是真正的「與世隔絕」,是牧民們千百年來的家、游牧世界的中心,他們在此生活得寧靜、沉默、自在而舒暢。

 

被譽為「阿勒泰的精靈」、「新疆的三毛」,平日以寫作為生的李娟,在2010年冬天隨一家哈薩克牧民進入這個游牧民族的冬季牧場,開始三個多月的雪地生活。透過與牧民的日日相處,她真實地記錄下這段冬牧之旅。除了艱困的生活,也將注意力放在動物和人的關係上,她發現駱駝經常迷路、馬兒需要不斷地吃草、羊群是很盲從的動物……從牠們的天性出發,賦予新的情感。李娟以純淨的文字寫下這片距我們千里之遙的大漠上的故事,為世人留下中國境內游牧民族最後的冬牧紀錄──就像駐地記者寫下異國的所見所聞,但她不只是個記者,她是一位真正的作家。(以上文字轉自金石堂)

 

是的,一切總會過去。人之所以能夠感到幸福,不是因為生活得舒適,而是因為生活得有希望。─李娟

前兩天,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霸王寒流,讓住在平地的我,不必跑到山上去,也欣賞到了下雪的興奮與寒冷。

遇見這本書是在去年暑假。

夏日炎炎,李娟的文字有一股清涼微風吹過,淡淡的,悠悠的。書中冷冽的冬窩子描述對我而言像是消暑,一點也感受不到寒冷。

但現在卻不同了。

這波寒流讓我見識到了它強大的威力,外頭最低5度,體感溫度是0度,冷風有如萬千根細小的針刺在臉上,寒風刺骨這句成語算是體驗到了。

雞皮疙瘩渾身打冷顫,穿了厚厚的毛襪腳趾還是麻掉,手一離開暖暖包立刻被凍僵無法彎曲,一點也不誇張。

這時,我才深深的明白了,完全能體會李娟在零下40度的極寒大漠中,與哈薩克牧民們刺骨寒風生活著的艱辛,實在太令人佩服了。

在廣闊無邊的大地上,為了生存,延續著古老的遊牧生活,不得不跋山涉水,只為了讓牛羊平均啃食大地的每一吋草地,不讓大地逐漸乾荒沒落。

這其實有點像休耕。

你與大地相互依賴,過與不及都會傷害這片越來越凋零的土地,所以春夏秋冬都有訂定好的生活區域,時間一到季節一來臨,就該出發前往下個牧場,週而復始,你必須遵守著,與大地的約定,和平共處。

李娟為了將哈薩克牧民的生活情況詳細的記錄下來,她跟著鄰居前往冬牧場,讓遙遠的我們能夠細細體會著不同的風俗民情與古老的歷史傳承。

一開始讀這本書時,裡頭人物的稱呼是我不熟悉的、繞口的、很少會用到的字眼。

必須在心裡頭跟著作者的文字把它唸出來才覺得自己比較能進入書中世界般順暢。像是讀了本外國翻譯書。

李娟很貼心,文中提及到一些中文翻哈語的日用品或簡單生活會話如謝謝、您好之類的字眼,她會讓讀者一起身歷其境在那個世界裡感受當下的氣氛,閱讀的同時也學習到了一些簡單的新語言,很有趣。

也許是廣闊的大地實在太孤獨單調了,生活中稍微出現一個小插曲就會變得異常鮮活,平淡文字所堆疊的笑點隨之而來。

我實在無法想像,當別人看見我捧著一本看起來很嚴肅的書時,嘴角三不五時上揚甚至還會突然大笑出聲,會不會覺得我是個怪咖?哈哈。

那些笑點也許在我們的生活裡如開水般自然平淡,但在荒漠裡,就像笑話全集般精彩萬分。

你能想像,遙遠荒野上住的氈房牆壁是用牛糞砌起的,可以防風。四面八方所見之處沒有半棵樹,沒有柴燒,而是燒牛糞取暖,連烤囊也加牛糞進去,整個生活中心都不能缺少牛糞這項東西,甚至,每天的例行公事就是要去挖牛糞,儲存起來。

你能想像,那是一個多麼自給自足的世界嗎?

而荒野裡唯一的一台電視機,唯一的頻道,唯一的電視劇(即使難看的要命),對於辛勤工作的他們來說,是多麼棒的休閒娛樂。

他們知足且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生活的艱辛,不埋怨地默默努力。

再來說說游牧民族賴以維生的放羊吧。

放羊這項勞動,是一件非常辛苦又孤獨的事情。

它不是讓羊隨意走動這麼簡單。
在寒冷的大地上,必須催趕羊群離開羊圈,走到沒有盡頭的另一方啃食雪地裡乾枯的草,天沒黑都不可以中途回家。

日復一日,等到太陽下山了,家裡頭暖熱的茶水撫慰了放羊者的身心,這正是每日所盼望的幸福呀~

查了資料,發現李娟這本書之前還寫了《羊道:游牧春記事》、《羊道:游牧初夏記事》、《羊道:游牧盛夏記事》三本書,裡頭更詳細的介紹了游牧生活的氣候地形與生活瑣事。

李娟用清新平淡的文字向我們細細的傳達了重要的人生意義。

人之所以感到幸福,不是擁有多少金山銀山,不是生活過得如何奢侈華麗,而是因為生活充滿希望。

現在科技時代,所有的東西都是快速且汰換率極高的,東西越來越缺少它的珍貴性,所以,手工做的東西就越讓人感到珍貴無價,也更能傳承於每個世代。

我想,我喜歡李娟的原因,正是她給人的那股單純真摯且認真生活的人生態度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n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